书院新生——传统秩序的生命转译
起前庭,观后院,书声朗朗而悠远。基于承古启新的初衷,通过设计延续传统的书院空间序列,赋形于具有生命力的现代校园空间,重塑教学秩序,发掘空间可能性是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的设计愿景。学校位于深圳市坪山区,是由中学教学楼、小学教学楼等组成的教学空间组团。一座传统空间形制与现代教育需求交织的创新式校园,焕然“书院新生”。
形制缘起——“前庭后院”
“书院”作为中国传道授业的“大学”之地,也是教育建筑的空间原型。根植于传统岭南书院的规划格局,确立了多进主轴与东西院落基本空间形态。设计以“书院气息”的基调,聚焦未来学校的设计标准和“书院漫步”的设计理念,呈现典雅端庄的“学院式”建筑风格和“前庭后院”的中国传统书院布局。
建筑外墙以陶土砖为主要材料,对传统语汇作出了新的阐释。选择学院红为陶土砖的颜色,为建筑表皮肌理增添学院气息和质感,空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都得到加强。精细的砌筑、自然的色调使最终建成的外观呈现出生动的立面表情与独特的气质,光影丰富却不凝重,造就建筑温暖厚重的外观、促使其形成醇和雅洁的气质。以此来传承、延续深中校区的人文气息。
走廊新生——“一房一厅”
基于对传统教学空间的再思考,综合考虑小学生活动能力范围有限的痛点,赋予走廊交通功能之外更多的空间价值。
小学部分楼层采用“一房一厅”的空间布局方式和双走廊设计,通过加宽一侧走廊和活动隔断实现教室与走廊的空间连通,将走廊设计成为厅——“属于对应班级的特定外部公共空间”的概念。灵活可移动的模块式家具为师生提供开放、灵变、交互的活动场所,使学校教育场地变成一个互通互联的学习共同体。宽阔的连廊突破了传统的通道概念,设置有流动图书馆、情感交流角、口语交流角、小组讨论角、活动角,学生可以在不同楼层、不同角落找到各种类型的个性化小组、小班的或动或静的学习空间。学校各处散落着图书角、移动书车,图书漂流将整个校园塑造成一座随处皆可阅读的“泛图书馆”,充满书香气息。一房一厅的创新设计,同时满足低年级就近活动的需求,同时也将图书阅读等课余拓展活动,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。
风雨无忧——“呼吸中庭”
岭南气候下的中庭困境。深圳地区炎热多雨,中庭作为主要的开放空间,难以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是设计者的困扰之一。设计团队联合威卢克斯研究出温感可控智能天窗系统。呼吸感的中庭转变为具有生命力的交往空间。
天窗系统创造的风雨无忧的中庭,重塑了交往空间,促进室内空气流动,合理延长季节通风。智能控制呼吸天窗系统通过控制天窗的可开启面积,利用自然通风提升室内通风的性能,夜间非空调开启时段,室外温度处于15~28℃区间,相对湿度低于70%情况下,开启外窗实现夜间自然通风,节省空调、机械通风运行费用。为校师生营造无惧风雨的舒适活动空间。